目睹 DevOps 之怪现状
- 2022-04-11 10:00:00
- DevOps SIG
- 转贴:
- 公众号
- 667
我不是一个具有 20 多年资深 DevOps 经验的大咖,我只是一个生活在电脑前面的一个“键盘侠”。
DevOp 是怎么来的
先来了解一下 DevOps 的发展历史。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 DevOps 历史,就知道它怎么来的,也就能知道它是怎么发展的(也有可能是怎么没的)。说起 DevOps,Patrick Debois 这个名字是无法绕过的,正是下图这张图片所对应的主人公:
- 2007 年,作为系统管理员的 Patrick Debois 在给比利时一个政府项目做迁移的时候,发现开发和运维之间不是很对付,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让他有了思考,如何让这两股绳拧到一块儿?
- 2008 年 8 月,多伦多的敏捷峰会上,一个名叫 Andrew Shafer 的软件工程师本来要做一个题为”Agile Infrastructure“的分享,结果就一个听众,没错,唯一的听众就是 Patrick Debois,Andrew 一寻思,算了,不讲了,于是两个人在长廊聊了很久,随后基于聊天的内容在 Google Group 上创建了一个名为 Agile Systems Adminstration 的 Group,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讨论;
- 2009 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 O’Reilly Velocity 会议上,John Allspaw 和 Paul Hammond 分享了一个主题为” 10 Deploys a Day: Dev and Ops Cooperation at Flickr“。Patrick Debois 一拍大腿,这就是我想要的。但是 Patrick 是远程参与的,大有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受,于是他在推特上表示了未能亲自参与的遗憾。结果 Paul 在推特上回复了他:你为啥不自己搞一个 Velocity 活动呢?于是乎,在同年 10 月 30 日,会议召开了,取名为 DevOpsDays。参会人员众多,有开发,有系统工程师等,会议结束后的讨论阵地挪到了推特上,并最终确定名称为 DevOps,此后 DevOps 相关的活动在全球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从 DevOps 的诞生能看出,DevOps 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这一点在 2020 年 Patrick 接受一家媒体采访的时候,依旧是这么表达的。当然,初始的时候只是牵扯了开发和运维人员,但是时至今日,已经是所有与软件研发相关的人员了(可查看 Patrick 在伦敦 QCon 上的分享“DevOps beyond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内 DevOps 的一些怪现状。
DevOps 之怪现状
01 DevOps 从改名开始
把原来的 Ops 团队改名为 DevOps 团队,宣告 DevOps 的实践正式开始,不对,说 DevOps 实践有点 low,应该是 DevOps 转型。抑或招聘一个 DevOps 工程师,要求上能撸码写算法,下能运维搞迁移,文能背诵方法论,武能搭建工具链。招聘操作猛如虎,一看一个 Jenkins。02 迷信大厂的最佳实践
先抛开大厂是不是有最佳实践一说,先来看看最佳实践这个表述,从哲学的角度看,最佳这种带有绝对意思的表述就是不成立的。最佳意味着唯一,只有这一条路或者一种方法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唯一的那一条路别人都已经走过了,还能给你留机会?其次,如果大厂真有最佳实践,那为何大厂卷成狗,而且发明了 996、007 这种违背最佳实践的工作模式呢,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有了最佳实践神功护体,居然还在坑里,岂不是侧面说明大家能力不行?退一万步讲,大厂基于自己“大规模”、“超大规模”的应用,无数次折腾研发总结,无数个 996,无数根头发堆积出来了“最佳实践”,是否能移植到自己身上呢?自身是否具备孕育这些最佳实践的土壤呢?这有点像某些短视频平台上的大师们教大家如何轻松年入百万,屁颠屁颠儿的花钱报名听课、培训,最后发现答案很简单:让自己有钱的老爹给自己的账户存一个亿,一年利息好几百万,小目标就达成了,多简单,简单的跟吃饭一样。
俗话说,成功的经验不可复制,失败的教训倒是可以借鉴。如果反着听所谓的最佳实践,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03 喜欢新词,更喜欢造词
DevOps 的出现就像打开了 Ops 的潘多拉魔盒,造词浪潮一波接一波(AISecOps,GitSecOps,DevBizDecOps,DevBizFinSecOps 等等),各种 xOps 的创始人也浮出水面,可以从一环(Ops)造到二环(DevOps 是个倒 8 字,可以视为两个环),再到三环(比如 GitSecOps,笔者在去年的多个场合分享过 GitSecOps,现在想来惭愧至极),要是心情好,“奥运五环”信手拈来(DevBizFinSecOps)。当然,这些也不足为奇,毕竟外国同行有时候也这么搞,但是我们除了造词,还喜欢咬文嚼字。比如规模化 DevOps、DevOps 规模化。
当然,这些也不足为奇,毕竟新的词语能吸引一波流量,可以给大会带来一些报名(赞助)。只是吃一顿肘子很香,顿顿吃肘子就有点腻歪了。不管你是甜味的肘子(DevOps),咸口的肘子(AISecOps)还是其他口味的肘子(xOps),终归还是肘子。
04 喜欢高度,更喜欢拔高度
DevOps 转型的 xx 要素,xx 步法,xx 原则;DevOps 1.0 时代,DevOps 2.0 时代,……;
DevOps 是提升 xx 效能的有效手段,是 xx 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推动 xx 经济的重要抓手;
这一点貌似并不只属于 DevOps 领域。如果套在云原生,开源领域,似乎也很顺口。
05 培训 + 认证,新的双循环
35 岁这个可怕的数字一抛(焦虑感爆棚),DevOps 高薪的广告一打(佛光出现),过万的培训课程一出(零基础可学),不出三月,一批批 DevOps 专家就诞生了,至于能不能最终入职大厂,拿到高薪,那就得看命。如果不信命,你就再来报一个其他的配套课程,只要你敢来(有钱),就能让你变成资深专家。对于从小在考试中摸爬滚打中成长的我们,这些都似乎见怪不怪了。
06 流于形式,耻于工具
不管 DevOps 是一种文化也好,一种运动也罢,归根结底需要落地的。就像前几年习大大提的脱贫攻坚一样,最终落地的形式根据不同区域来制定不同的脱贫手段,比如养殖、种植、农村旅游等。再美好的 DevOps 最终也需要落地,不能总是飘在天上,这种落地的支撑就是工具。但是,很少看到宣讲的资深 DevOps 工程师们去分享工具的具体使用,甚至当场给你撸个码,给你展示一下神奇的力量。分享的 PPT 内容一定是高大上的,DevOps 转型的能力或者平台一定是底层是各种云(公有云、私有云),上去是各种能力,最上面是各种成功,横竖很分明,有纵深有横阔。你要是能看到与工具相关的技术实践,那你听的这个分享算是赚到了。
可能工具是技术人的事情,是个人都能搞,百度一哈,就能轻松搞定,没有挑战,不足以显示 DevOps 转型的高大上。如果搞不定,不好意思,那你就加班吧,转型的牛我已经吹出去了,至于落地,那是你们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笔者查看了 cdCon 2021 的分享话题,大概做了一个统计,讲 Tekton 的有 9 个 topic;讲 Jenkins 及 Jenkins-X 的也有 9 个,其他还有 Spinnaker、GitLab 等。话题里面频繁出现 CI/CD + Pipeline 出现的频次达到 20+,下图只是简单的搜索,就有三个话题连续是 CI/CD 相关:
至于国内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在眼花缭乱的 DevOps 会议的海报上自行查看。
07 DevOps 宣言
- 基于 PPT 的 DevOps 优于基于工具 DevOps
- 基于口号的 DevOps 优于基于实践的 DevOps
- 面向领导的 DevOps 优于面向开发者的 DevOps
- 面向造词的 DevOps 优于面向创新的 DevOps
写在最后
DevOps 不是灵丹妙药,把好自己的脉,根据自己团队的情况,大家踏踏实实搞点事情才是王道。DevOps 要解决的问题自软件诞生以来就存在,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争斗,尔虞我诈,这里面暴露的是人性的问题,如果感兴趣,可以翻阅一下笔者前面写的一篇文章:DevOps 的问题是关于人性的问题,你信吗?
DevOps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人: | 阿道 |
---|---|
电话: | 17762006160 |
地址: | 青岛市黄岛区井冈山路157号中南金石国际广场A座3202室 |